时间:2015-04-14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3年11期 包兴桐
也许很难说家长对孩子哪个阶段的教育更重视,但不难看出,当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做家长的无不感到兴奋和激动。很多地方,做外婆当奶奶的,还会给孩子买书包、送礼物、摆酒席。那阵势,比孩子考上名牌大学还隆重。而且,我们常看到许多家长一个劲地忙着让即将升入小学的孩子做算数、学识字、上幼小衔接班。
想想也是。对于很多年轻的家长来说,这是他们教育激情的第一次喷发,而且他们一定也隐约地感觉到,幼小衔接,是孩子学习生涯中非常困难、关键的一步。在这个历程中,它引发了孩子在课业、社会、情绪及行为上许多第一次不同的经验、困难与挑战。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小步,事实上却是一大步,小小年纪的他们要经历学习状态与情境的重大改变与调适。从这个角度讲,家长们再怎么重视幼小衔接的问题都不为过。所以,问题不在是否重视,而在于重视的是什么。
可以说,一切教育行为都是“教育理念”实践的结果。对于一个教育者(像家长)来说,他重视什么,他的“教育理念”就是什么。所以,对于家长来说,他关于教育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慎重,都应该三思而行,光有热情和良好愿望显然是不够的。那些急着把孩子送进幼小衔接班,忙着进行小学化教育的家长,他们无疑已经走进了幼小衔接的误区。他们只是想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没有去想:如果他们的孩子“赢”了,那赢到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付出的又是什么?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孩子来说,他们真正需要准备的是什么?
幼小衔接是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幼儿园方面的努力,也需要孩子身心成长的准备,更需要家长自觉地辅助。在我看来,幼小衔接,重要的是能力准备而不是知识储备,重要的是学习习惯而不是学习水平,重要的是学习兴趣和学习状态而不是学习成绩。
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明确地告诉我们,在知识储备方面,升入小学的孩子并不需要太多:识字——适当识字即可;数学——会10以内加减即可。重要的是会用手指掰算,能理解加减的意义。所以,根本没必要提前学习小学课程。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主导下的求知过程,所学的知识必须是新鲜的,而且应带有一定困难,“跳一跳,摘桃桃”,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自始至终兴趣盎然。否则,如果所学的是已知的,学后无所得,不仅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反而会产生厌倦情绪,并养成不能好好听讲的习惯。
与知识储备要求不高相比,入学前的能力准备却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入学前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专家的研究指出:孩子入学后学习感到困难的真正原因是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差,即主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发展水平低,于是孩子入学后不能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因此,入学前的准备内容应着重在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准备。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习的差距并不完全是由智力水平高低造成的,学习习惯是导致孩子成绩好坏更为重要的因素。一年级,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任务是让孩子过渡和适应。孩子在学前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会缩短孩子入学以后的适应期,使其迅速地进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一些不良习惯会直接影响他的学习成绩。那么,到底应该培养哪些习惯呢?首先是培养孩子认真做事情的习惯,特别是让孩子学会认真倾听和养成学会认真思考、做事肯动脑筋的学习习惯。其次是学习和生活自理的习惯。一个孩子一旦在学前阶段养成了这些良好习惯,那小学学习对他来说,就是一件很轻松容易的事。
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每一个家长应该始终呵护的人生财富。教育的最大悲哀莫过于我们让孩子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知识,最后却发现他不爱看书、不爱学习了。对于升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首先就是要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让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和渴望,要让孩子感到上学是一件好事,是光荣的、值得骄傲的事。家长平时应该有意识地告诉孩子,他长大了,可以上小学了,爸爸妈妈为他感到高兴和骄傲。在平时与孩子的谈话中,家长可以在有意无意之间说些与小学生生活有关的事情,可以利用休息日带孩子到学校走一走、看一看,介绍一下小学高大的教学楼、宽大的操场等,让孩子产生上学的愿望和兴趣。家长切忌用小学的学习和老师来“恐吓”孩子,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这不仅不利于形成入学的愿望和兴趣,甚至会让孩子入学后产生厌学心理,那损失就大了。其次,当孩子上了小学,家长要和老师保持沟通,不仅要关注孩子认了多少字,更应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多问问老师:“我的孩子上课兴奋吗?专注吗?”只要孩子上课充满兴趣、状态良好,即使他基础暂时落后,也可以对他充满信心。
幼小衔接,重要的东西当然很多。我说能力准备重要,学习习惯重要,学习兴趣重要,那是因为我觉得,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我们对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可能改变他们生命的轨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让他们充分、幸福地生活是我们教育的唯一标杆,也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不仅仅是学习阶段和环境的变化,更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开始走上一条全新的人生道路。这条路朝什么方向伸展,取决于我们教育者每一个细小的决定和用心的准备。
(供稿:崔柳 校对:崔柳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