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你的6大行为让孩子“一触即溃”!

时间:2015-03-19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是爸妈的错误行为让孩子变敏感!


父母错行1:脾气暴躁!

  有的爸妈脾气暴躁,容易生气是导致宝宝敏感的一大原因!平时心情好的时候就对宝宝和颜悦色,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对孩子不耐烦,拿孩子当出气筒。这样忽冷忽热的态度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没有安全感。

 

 

导致宝宝敏感表现:

◆过于关注他人说的话,缺乏主见,容易受影响;

◆有事放在心里,同时会设想出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由此导致很多的顾虑和操心。 


 

父母错行2:口气否定!

  有的爸妈对孩子的各种期望如果超出了孩子所能达到的能力,他们会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各种压力,孩子就会因为怕达不到预期目标和要求,怕受到责怪而焦虑不安。还有的爸妈对孩子的行为总是持否定的态度,事实盯着孩子的缺点而看不到孩子的缺点,这样带出来的孩子必然是缺少自信,对他人的评价过于敏感。

 

 

导致宝宝敏感表现:

◆不敢主动和别的孩子一起玩或者交朋友。并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因为担心别人拒绝,不愿和自己交朋友,所以一定要等别的孩子主动了才主动;

◆或者是喜欢独自安静地玩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游戏。 


 

父母错行3:情绪焦虑!

  有的爸妈因为工作压力或生活压力原因容易焦虑,并且把自己的这种焦虑情绪直接“传染”给了孩子,甚至时常比孩子还要焦虑。这在无形中孩子的感受是:大人也是能力有限,大人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只有被动接受。这种被动的感觉会让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做事畏缩。

 

 

导致宝宝敏感表现:

◆心理脆弱,容易一点事情就急躁焦虑;

◆对外界环境异常敏感,外部环境稍微有变化就引起宝宝紧张或不安,比如说搬家、换一个幼儿园等等。


 

父母错行4:不放心孩子!
 

  有的爸妈对孩子总是很不放心,担心这个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担心那个会伤害孩子,就不时束缚孩子的手脚,导致孩子不敢去主动尝试,做任何的事情都需要征得别人的同意。

 
 

 

导致宝宝敏感表现:

◆不够勇敢,缺少冒险精神;

◆由于不敢轻易尝试,因为有很多的顾虑,所以相对来说行动会比较迟缓。

 


 

父母错行5:不认可孩子!

  有的爸妈不认可自己孩子的性格,比如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乖巧的善解人意的懂事的孩子,可是孩子偏偏是一个胆小的焦虑的容易哭闹的孩子,这样,家长的不认可通过家长的言行在无形中传递给孩子,更加剧了孩子自卑、胆小怕事、焦虑不安等情绪。

 
 

 

导致宝宝敏感表现:

◆由于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他们只能接受别人表扬自己的话,听不得批评的话;

◆甚至别人的一般的笑也会被敏感宝宝解读为恶意的嘲笑。


 

父母错行6:父爱缺席!

  孩子的敏感多疑还和单一的养育方式有关,有的孩子全是母亲一手带大,导致孩子父亲教育缺失。其实,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父亲的作用是很大的,孩子的性格从家庭习得,如果父亲缺席,只有母亲在场,孩子的性格就更趋向于女性,缺少了男性的豪放、果断、勇敢、富于冒险等特质。这对女孩子同样也有影响。


 

导致宝宝敏感表现:

◆孩子的性格和思维方式趋向女性,做事缺乏果断;

◆依赖性高,过于依赖父母,随时需要父母的陪伴,不让父母离开。


 

 

对面敏感宝宝,爸妈需要有改变!


 

改变1:多体贴!
 

  多给予关注和体贴,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发脾气的时候,多往好的方面去想,多劝慰自己孩子并不是故意和自己作对,这样心情就能比较快地平复下来。


 

改变2:多夸奖!

  爸妈要多发现孩子的长处,予以肯定,增强兴趣及自信心。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拿自己家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点比较一点意义也没有,孩子需要的是你十分的接纳和多多的夸奖!


 

改变3:没关系!

  爸妈需要控制好自己的不良情绪,碰到事情先不要急躁,而是着眼于思考问题如何解决。要给孩子做示范,学会放松自己,放下焦虑,遇到事情多对自己说:“没关系”,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避免不良情绪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改变4:多鼓励!

  只要不是过于危险的东西,就多给孩子接触的机会,将注意事项告诉孩子就可以。孩子勇于尝试了,成功了要多鼓励,孩子的能力就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提高,孩子自信了,敏感、胆怯也随之克服。


 

改变5:多认可!

  爸妈要合理地看待不同的孩子所具有的不同特质。性格虽说有先天性因素,比如有的宝宝就是天生气质胆怯敏感,但是后天养育方式的因素也是作用很大的,爸妈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本来的样子,相信孩子的问题不会永远存在,只是阶段性的。


 

改变6:爸参与!

  在子女教育上,爸爸和妈妈的职责应当是均衡的,只有妈妈独自承担的教育是无法保持均衡的,爸爸不单纯是挣钱机器。爸爸应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互动游戏。

(供稿:赖飞 校对:郭彤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