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0-22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北京青年报
导读:超自我,缺乏集体主义意识,是现在大多数独生子女的通病,怎么帮助孩子培养集体意识?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校长刘燕君表示,独生子女的独特身份,使得孩子从小自我意识强烈,集体观念淡薄。作为家长,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但不能操之过急。要从孩子的视角思考,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引导,有的时候是在不断出状况后反思,让孩子自我体验、感悟,才能种下集体主义的种子,自觉生根发芽。
案例
微信公号家长: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超自我,很缺乏集体意识,作为家长,有什么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吗?
专家观点
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校长刘燕君:独生子女的独特身份,使得孩子从小自我意识强烈,集体观念淡薄。所以,孩子与他人如何相处?在团队如何存在?怎么对待个人与集体利益的矛盾……这些问题会伴随孩子成长而一直存在,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愈发强烈,内心冲突不断加强。作为家长,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但不能操之过急。要从孩子的视角思考,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引导,有的时候是在不断出状况后反思,让孩子自我体验、感悟,才能种下集体主义的种子,自觉生根发芽。
下面几个小建议可尝试一下:
创设民主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承担家庭责任
孩子的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很难想象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会有团队精神。所以,作为现在的年轻家长,要在孩子“小我”慢慢滋长的时候,让他知道“我们”是一个共同体,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在家中承担责任和义务,这是集体主义最质朴的形式。有家中大事需要商议,郑重请孩子参与意见;孩子完成家中劳动岗位的任务,要大张旗鼓表扬。相信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孩子的家庭集体主义观念会首先建立起来。
在和伙伴相处中培养心中有他人的意识
家长可和孩子商量,约上孩子的几个小伙伴共同参与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比如:亲近大自然的游览啊,采摘园里的劳动啊,亲子间的游戏啊……在共同活动中设计分享成果等和利益分配有关的环节,让孩子们自己参与意见,家长适当引导,逐步确立与他人分享的意识。这样轻松愉悦的活动,孩子乐于参与,家长教育无痕,效果会更显著。
主动关注孩子在班集体中的表现
家长要善于做一个倾听者,每天拿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听孩子聊聊班里的事情,听听孩子是怎样评价班中的同学、班里的事件的。如果孩子对班里的情况一无所知或毫不关心,这就要引起您的警觉了,说明他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此时,您要主动联系班主任老师,希望孩子多承担些班里的任务,并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相信这样孩子会越来越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在担当中成长。
当然,集体主义的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上面几个建议能说全面的。还有很多很多方法和做法,这里不能逐一列举。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家、校联手,共同培育一个心中有他人、有集体的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