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6-11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幼儿园大班适龄幼儿的父母, 都非常关心孩子进入小学后能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个过渡期,这也是幼儿园、小学教师共同探讨、关注的问题。幼小衔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和习惯的养成,还要实施个性化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做好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那么,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1.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 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 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待孩子上要尽可能做到协调一致,都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 使幼儿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长。家庭的气氛也影响着幼儿, 温馨、和睦的家庭易养成幼儿谦和、友爱、礼貌、自信的品格;吵闹不休, 婆媳不合,父母离异等等,会导致幼儿孤独,产生怨恨、猜疑、固执、粗鲁等不良性格及攻击性行为。
2.加强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培养孩子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极好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必须与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多种兴趣结合起来,使幼儿的自信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上。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幼儿来说则可能是 “成功是成功之母”,要多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
孩子的成长是从认识错误开始的, 认识错误的过程也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缺点,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帮助孩子克服缺点。
家长表扬孩子也要适合年龄特点。学龄前的孩子在口头表扬的同时给一个吻、一次拥抱,孩子会非常高兴,效果也更好。
幼儿期自我意识虽已萌发,但尚处于朦胧阶段。家长应及早观察与发现幼儿自信心形成的趋向,注意培植和塑造, 防止骄傲、固执与退缩、自卑等性格的发展及不良影响的侵袭,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影响,把自信心的发展引向健康积极的方向。
孩子需要表扬、赞美和激励,但是该批评时也要批评,批评时一定要有个“度”。
3.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这个时期家长应尽量多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什么事情都可以谈,比如可以讲一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孩子是很喜欢听的。多听,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倾听,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多讲,让孩子说一说幼儿园里的故事,和小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讲个小笑话,做个小游戏,也可以让孩子复述故事,讲讲故事里都有谁,在做什么。多讲主要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4.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
孩子的生活技能,包括整理书包, 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还包括独立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果孩子与同伴间发生了小矛盾, 家长千万不要出面, 应引导孩子自己解决,并鼓励孩子多与其他孩子交流,锻炼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目的是让孩子逐渐学会管理自己,以便进入小学后能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生活。
幼小衔接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