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5-16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进了天文馆,抱抱就看见了金星模具的大玩具,迫不及待地冲了过去,趴在望远镜的窗口使劲往里看。
孩子都是贪玩的,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不被玩具所吸引呢?关键在于家长要做什么,是要“填鸭说教”还是要“顺其自然”?我是坚持自己的“兴趣教学法”的,于是就在一边看着儿子玩,直到抱抱对这个东西没有了兴趣。
“爸爸,这是什么呀?”抱抱指着金星模具问我。
“这是天上的星星呀!”
“它怎么这么大呀?为什么我看到的星星都很小呀?”抱抱开始有了好奇。
“你看到的星星很小,是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远了。天空中真正的金星可比你看到的这个大多了,这个只是一个模型。”
抱抱一边听我说,一边东张西望,视线已经被那边的木星玩具吸引住了,还没等我说完就指着木星的玩具:“我要玩那个!”
我笑了:“去吧,自己去玩,不过要学会发现哦,小心爸爸一会儿问你问题。”
“我知道!”说完,抱抱就跑了。
接下来,抱抱玩了木星、土星、天海冥、星座图,特别是在星座图的模具中询问了爸爸的星座、妈妈的星座和自己的星座,并一一进行了查对和演示,玩得不亦乐乎。
我只是跟在他屁股后面,在他的提问下,东一句西一句地“教”着他,直到我们走出天文馆,我也没有发现抱抱是不是对天文产生了兴趣,但我知道他看到的一切都已经变成了良好的印迹留在了他的脑海里。好奇和提问是早晚的事儿,我做好回答准备就是了。
回家后的延展教育
别指望带孩子去了一趟天文馆,孩子就会立志做一名天文学家;也别指望带孩子去了一次地质馆,孩子就会告诉你“我长大了当一名地质学家”;更别指望带孩子去了海洋馆,孩子就会记住海底下的那些鱼,而忘了水中翩翩起舞的那条“美人鱼”。这都是不可能的。
那就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要随时观察孩子在博物馆里都对什么产生兴趣了?对什么关注过?问过哪些问题?对什么没有兴趣?然后结合孩子在博物馆的具体表现,回来以后给他一些正确的引导和梳理。
从天文馆回来当天晚上的自习时间,我选择了《天空和地球》,然后一个人靠在床头上看。
抱抱很快就发现我没有例行公事地预习着他的《米老鼠》:“爸爸,你看什么书呢?”“我在看一本关于天文知识的书,《天空与地球》。”我如实回答,目的就是为了引起他的注意,引出他对白天参观天文馆的回忆。
“书里有火星吗?”
“有啊,还有好多好多你在白天看到的星星呢!”我进一步勾引抱抱的馋虫。抱抱扑到了我的身上:“我和你一起看,今天不讲《米老鼠》了。”
“看书和参观天文馆不一样的,不能跳着看,更不能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要一页一页连着看。你确定了吗?”这个时候一定要把孩子套牢。
“我答应你!”
我让抱抱坐在我身边,从宇宙开始,讲了宇宙、太阳系,讲了太阳的日珥、日冕层、太阳的行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边讲一边问抱抱一些简单的问题,调动孩子阅读兴趣的同时,巩固着他参观天文馆时得到的知识。
那天,我讲的不多,一是怕孩子记不住,二是怕抱抱听着听着就烦躁了,就将书放下后给抱抱讲了《米老鼠》,然后睡觉。
我清楚地记得,有关日珥,我讲了两次;有关日冕层,我只讲了一次。在地质博物馆抱抱脱口而出说“日珥”和“日冕层”时着实让我和他妈妈大吃一惊。看来,我观察孩子的兴趣点时还是找到了路子,讲书时更是找到了他的兴趣点,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