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监督”出来的孩子最逆反

时间:2013-09-13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刘称莲   点击:

  新学年开始了,又有不少“小豆包”走进了校园,开始了他们的求学生涯。
  
  不少父母从孩子上小学开始,每天孩子做功课的时候就坐在孩子的旁边,陪着孩子。有些“坚韧”的父母可以多年如一日地从小学陪到中学,甚至到高中毕业。只是小的时候,孩子问家长问题,家长还可以回答。孩子到中学后,家长已经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了,纯粹就是“陪读”。孩子写作业,家长坐在旁边做自己的事情。
  
  目前也有人把这样的父母叫做“直升机父母”。看着孩子做功课的父母,就好比罩在孩子头顶不断盘旋的直升机一样,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看得清清楚楚。父母的心是好的,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可以让孩子随时得到帮助,还能起到监督孩子的作用,让孩子在父母的眼皮子下只能安心学习,而不敢去做别的事情。
  
  然而,这样做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一是造成孩子对父母的长期依赖。因为孩子从小就在父母的陪伴下做功课,会习惯这种方式。内心会觉得只有在爸妈的陪伴下才能学习,没有爸妈的陪伴反而不能进入状态。我的一个好朋友的孩子就是这样,有时候她有事情出去了,孩子就在家不知所措,作业便完成得不好。她意识到以后,就赶紧往回扳孩子。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孩子才学会没有妈妈陪伴而写作业的本领。
  
  其实,孩子要做的事情不仅是学习这一件,什么事情都是要自己去完成的。而家长看不到这一点,只看到学习成绩对孩子眼前的影响,便在学习上苦苦陪伴。殊不知,学习上的陪伴反而造成孩子对大人的依赖。而事实上,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离开我们独立地生活和工作。明白了这一点,大家还是不要陪伴的好。
  
  二是陪伴和监督孩子功课,最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逆反会表现在大一点的孩子身上,到了中学以后就更明显了。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虽然对家长的监督不表现在表面上,但他们会消极抵抗,拖延、磨蹭,让家长无所适从。也有的孩子个性鲜明,性格外向,就会直接对父母说,如果再这样下去,就不再好好学习了。这样的例子我也是见过的。有一位妈妈就从小陪伴,最后孩子不让陪了,她没有办法就撤了,结果孩子被她放手以后,学习成绩就下滑了。
  
  家长的陪读其实是一种无形的控制,在这种控制下,孩子不能自由地做事。而人的天性之一就是追求自主和自由,内心的需求受到压抑的结果,就是孩子将来长大以后做任何事情都放不开手脚,且会被别的权威控制,一直生活在权威的阴影下。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就是他的权威,小时候没有学会如何摆脱权威,独立自主,长大自然就受限制了。
  
  学习是孩子的事情,家长要教给孩子如何学习,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为自己的学习负责。陪读的最终结果是孩子烦、家长也累;而家长教导孩子自主学习,换来的则是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家长的轻松。
  
  (刘称莲,家庭教育指导师,著有《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