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别再追着孩子“填鸭”

时间:2013-05-28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作者:王莉   点击:

  我的一个朋友定居美国,儿子送回国内奶奶带着。她二胎生了个女孩,一岁多了,这次回来打算把老大接走,把女儿留下。原本见到儿子、亲人团聚是件高兴的事,可想不到因为儿子吃饭问题,自己跟婆婆翻了脸。
  
  四年前她回来时,儿子三岁,儿子现在已经上二年级了。她发现儿子没有一次老实吃饭的时候。不是奶奶端着碗从这屋追到那屋就是让孩子玩掌上电脑,趁孩子玩得专注时,赶紧挖一勺把饭送进孩子嘴里。朋友实在看不下去,三番五次说让孩子自己吃,奶奶理由十足:怕把衣服弄脏。而带回来的一岁多的女儿,却拿着小勺一口一口安静地吃着。尽管脸上沾了饭粒,嘴边挂着菜丁,至少不像奶奶想象的“满脸花,满桌渣”。
  
  朋友经常因为儿子吃饭方式跟奶奶争吵。儿子积重难返,都成小学生了还张嘴要奶奶喂,决不自己吃一口。奶奶还时常趁朋友不注意,喂孙女几口。
  
  朋友常说:“美国孩子从能够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即使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会去管。”奶奶说:“那是美国孩子,我的孙子是中国孩子,不一样。”
  
  朋友说:“必须尽早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你这么做是害孩子。”奶奶说:“豆大点孩子,懂得什么独立生活!你去问问,哪有奶奶会害孙子的?!”
  
  朋友说:“在美国,一般一岁大的宝宝都有自己的餐桌椅和餐具,爸妈鼓励孩子自己吃,不管用勺子还是用手。让孩子吃得开心,对食物有兴趣才是更主要的。”奶奶说:“自己吃,脏了衣服,脏了桌子,还浪费了粮食。”“吃得到处都是,还不得我给洗衣服,我收拾,更累人。”
  
  朋友形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针插不入,水泼不进。万般无奈,朋友一气之下,把两个孩子都带走了。回到美国,辞了工作专门看孩子。婆媳关系也僵了。
  
  朋友告诉我,在美国,孩子吃饭,都是由自己决定吃什么,或者自己是否吃饱。如果明明没有吃饱,而是为了贪玩而不再吃,那么就要停止吃饭。过一会儿挨饿,就活该了,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必须自己承担后果。
  
  其实让幼儿学吃有很多好处,增加了宝宝对事物的兴趣,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小肌肉的发育功能,还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若总是打回孩子伸出的探索之手,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吃饭就只能变成一种被动受喂的行为了。
  
  前些天,我去首都机场送亲戚回澳洲。亲戚划拉着iPad给我看视频:一岁的女孩系着围嘴拿着小勺一口口吃饭,吃得非常专注,吃得很香。两岁的儿子拿着手纸坐在座便上。我惊讶于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她说除了观念不同、教育方式不同外,大概与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娇惯孩子不无关系。
  
  我们则不然,有的家长喂饭“填鸭式”,唯恐吃不饱。其实很多看似精心的呵护,到头来都反倒害了孩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