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8-27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次
为解决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幼儿园在各方面条件还不十分完备的情况下,于2010年11月1日强起飞——开园。当时只有三个班,而且学期过半,教研工作还要不要开展?园长的态度十分明确:强起飞,高起点。我们的远期目标——成为本地区示范园;近期目标——一级一类幼儿园。办负责任的幼儿园,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研工作必不可少。
一、确定教研课题。
保教主任首先对幼儿园的现状进行分析 :
1. 六名教师,年龄最大的29岁,最小的20岁,平均年龄为二十五岁,分别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其中一名没有幼儿园的工作经历,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2. 建园初期,工作千头万绪: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教师一日工作常规、教育教学、半日活动、卫生保健等工作,都需要理顺和规范。
然后将全园学期工作计划中的目标与实际工作对接,确定“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本学期的教研课题。原因有三:
1. 活动区游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幼儿在对适宜的游戏材料的摆弄、操作中能够主动地学习,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 活动区中的规则、摆放有序等特点,有利于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可以加快在全园建立良好的生活、工作秩序的速度。
3. 教师的目标意识、教育教学水平,集体凝聚力都能得到快速提升。
而这些,恰恰都是新建园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教研活动把各项工作带动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半功倍。
二、确定教研组长。
教师中年龄最大的××老师,有5年教龄,而且来自一所刚刚参加过验收的公办园,不仅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文字水平也较高,所以选择她为教研组长。
三、制定教研计划。
保教主任在向教研组长交待工作的同时,提供了一本指导性很强的教研书籍。经过认真的学习,教研组长很快写出了教研计划,同保教主任一起讨论,修改后,教研计划完成了。
四、教研活动过程。
本学期开展四次教研活动。
第一次是公布教研计划和学习《纲要》中五大领域教育目标部分,引导教师讨论,使她们明确:活动区创设的要求是:①必须体现教育目标,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②应随着幼儿的发展和教育目标的变化而及时调整;③幼儿参与;④材料要和适宜的活动相结合。这次活动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回班后,教师立刻清点园里按数量平均分配到班里的玩具、材料,将不适合本班幼儿的送到适合的班级或交回园里。然后班级讨论制定本班的教研计划,由于刚建园,大批玩教具的采购还不到位,教师们在班级门口设置了大纸箱,请家长将包装盒、瓶盖、果壳等物品带到幼儿园。然后挑选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消毒、清洗,制作成品或半成品投入到活动区。每天幼儿午睡是三名保教人员,最忙碌的时候,她们像小蚂蚁一样团结协作,忘我工作,有的人放弃了休息时间,有的人从自己家拿来各种植物、果实、种子,她们不计报酬,无私奉献。
第二次是观摩研讨。此次活动,用1小时时间组织教师到三个班观摩幼儿在活动区活动的情况,教师们对活动情况做了记录,然后用1小时进行研讨。先由各班长发言,说出活动目标,对投放材料是否适宜进行反思、评估,然后大家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经讨论,大家对照评价标准,找出存在的问题:①游戏材料数量不足②缺乏层次性,既没有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第三次是外出参观。园里组织保教人员分别到三所刚刚参加完一级一类示范园验收的三所幼儿园参观,参观前园长要求大家:①带着问题去学习;②做好记录;③回来后谈感想。这次活动使教师们看到了榜样,开阔了思路。交流感想时,大家经过对照,找到了差距:目标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废旧材料利用不够充分;一日生活常规培养不到位等。共同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如,小二班幼儿年龄小,户外活动前不会自己穿棉衣,因等待老师帮助,户外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为此,教师设计了教学活动“小火车”,将拉锁当成火车沿着铁轨向前跑,还编了一首儿歌,幼儿非常感兴趣。同时,教师将收集到的小衣服投放到“娃娃家”,幼儿边说儿歌边拉拉锁,很自然地学到了本领。中大班美工区,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增加了图片,方便能力强的幼儿学习看图折纸、捏泥。可以看出,教师投放游戏材料的目标更明确,效果更明显。
进入12月,新年庆祝活动成为了主题,就这一主题,保教主任组织班长学习有关文章,进行商讨,(园长列席会议)最后达成共识:12月31日举行半日开放活动,活动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由班里组织幼儿演示,向家长汇报学习成果;第二步,在大厅组织全园性的游艺活动。为此,全园总动员,专门召开会议,对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各项工作都进行了分工,由专人负责,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游艺活动设置了“闯关”、“夹夹乐”、“巧手坊”、“益智天地”、“串串乐”、“小猫钓鱼”、“投打灰太狼”等七个区域。由于全园八十多名年龄不同、发展水平各异的幼儿同时参加活动,教师们准备了大量的、自然的、多层次的并富有艺术品位的游戏材料,如“巧手坊”:有涂色的、画的、剪贴的、折纸的、制作的,制作材料有橡皮泥、各种果壳、石头、贝壳(教师吃完海鲜带回来的),制作过程既有教师做好的范例,也有书(折纸、橡皮泥)供幼儿借鉴、参考,“巧手坊”后面的墙上有一棵大树,当孩子们将自己制作的作品放到树上时,成功的喜悦挂在了孩子和家长的脸上。“夹夹乐”是用筷子夹食物喂小动物的游戏,筷子有竹制、木制还有涂漆的,因其光滑度不同,活动的难度也不同;夹的食物也不一样,有花生米、蚕豆、黄豆,幼儿可以自己选择。“小猫钓鱼”是全体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鱼大部分是教师用布制做的艺术品,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孩子们爱不释手,同时还提供了一部分塑封制品,但幼儿很少问津,鱼竿也分两种,一种带磁铁的是“吸”鱼,一种带吊钩的是“钓”鱼,难度不一样,年龄不同的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这次活动,不仅满足了孩子的需要促进了他们的发展,也教育了家长(他们看到身边这些不起眼的东西能够发挥这样大的作用,很是感叹)更对教研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四次活动1月中旬进行,内容是总结、评比。在总结之前,再次进行了活动区活动的观摩,这次观摩与上次相比,真是今非昔比,不但游戏材料数量充足,而且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大大地吸引了孩子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在活动中表现得自然、投入。中大班的一名男孩在操作磁铁的过程中,高兴得哈哈大笑(这名幼儿入园性格孤僻,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常常一个人走来走去)。
短短两个月时间,幼儿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们也感到收获不小,工作虽然辛苦,但不再枯燥。透过孩子们的变化,她们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所有这些,教研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