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幼儿园家园共育探究

时间:2012-08-24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

  前言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先生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是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几年来,我园先后尝试、探索出了许多家园共育的形式,与家长建立起真诚的伙伴、互动关系,既提供机会使教师和家长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先进的教育经验,又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家长以更科学的教育观念、方法展开家庭教育,使教育形成合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已把家园互动促进幼儿发展纳入科研工作的重点,取得明显实效。 
  
  一、小组概况
  



  二、选题理由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在各类教育中,幼儿教育则更需要家长配合。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完成教育任务,提高保教质量,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而教师、家长和幼儿是一个合作的团体,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知识、情感和人格。家园合作为教师和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经验共享的机会。所以,只有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家园互动合作,同步教育,才能带给儿童最好的经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这就是家园共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鉴于这些问题,近年来我园着力探索家园合作的有效形式,以发挥家园共育的优势。
  
  三、现状分析 
  
  我们组织QC小组成员,对如何能更好的促进家园共育,更有效地开展班级家长工作,达到家园双赢,展开了认真的分析与调查。
  
  调查一:我们于2007年9月对新入园幼儿家庭主要教育人员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论:每个幼儿家庭组织形式不同,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也有差异,对于幼儿教育问题,和新的教育理念掌握不同,造成每个家庭不同的教育背景。 针对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与家长交流时,会出现不同的看法,形成家园合力的话有不少工作要做。
  
  调查二:我们于2007年9月对幼儿家庭教育方式的类型进行了进一步调查:
  




  结论:调查发现,这几种教育方式在每一个家庭里是兼而有之,说明一些教育理念已经渗入每个幼儿家庭,至于时间和度的把握不同,促成了一些教育方式的稍有差别,教育效果也是不同的。
  
  调查三:我们于2007年9月对教师针对班级不同家庭形成合力所做准备进行了分析和调查:
  




  结论:教师对于一些预期工作做得不够充分,组织班级活动时缺少来自家长的一份信任和理解,有点被动,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来促使彼此增进了解。
  
  四、确定目标
  
  家庭教养方式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也不同,在实施幼儿园集体教育的时候,需要家长一些配合,这些配合既有思想上的,也有操作性的。为了不让我们的教育成为“5+2=0”,我们要和家长们统一教育理念,更好的促进家园共育。我们定的目标为:
  
  1、家园教育理念的统一,由60%提高到90%。
  
  2、班级活动的共同管理,由60%提高到90%。
  
  3、班级家园互动活动的开展,由60%增加到95%。
  
  我们准备从三个方面入手,通过教师、家长,幼儿三方一些情况的改善,才会对整个目标产生影响。
  
  五、原因分析 
  

 
  六、要因分析
  


  七、制定对策
  


  八、对策实施
  
  实施一:
  
  1、教师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2、教师进行离园快乐回顾。
  
  3、逐月对幼儿进行主题教育及情商教育。包括:安全教育、规范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自我管理教育、服务社会教育等,并进行每月之星评选。
  
  4、带领幼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实施二:
  
  1、教师认真做好班级值班日志和幼儿成长记录,对于幼儿出现的阶段性特点与进步及时与家长交流。
  
  2、根据幼儿年龄阶段发展特点,教师把每个学期计划定的科学化,并且请家长出谋献策。
  
  3、根据班内幼儿特点和家庭教育方式来做家长工作,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
  
  4、创设家园交流的新平台、新空间,教师与家长成为朋友和互相支持者。
  
  实施三:
  
  1、通过《纲要》的学习,家园达成共识:家长有能力和有必要参与幼儿园教育和管理。
  
  2、选择典型案例组织家长座谈,让他们在分析和讨论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3、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进行工作介绍、听取建议,然后让这些成员带动全班家长共同参与到班级工作中来。
  
  4、每月组织一次家长工作,不同形式的班级工作发挥家长的不同特长和能力,真正的使家长成为组织者,增强整理意识,形成教育合力。
  
  5、家园互动多元化:(1)、家长参与教育环境创设;(2)、家长参与教育活动;(3)、家长参与亲子活动;(4)、家长进课堂、带孩子走出园门;(5)、家长参与课程评估。这些合作共构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家长提供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的机会,也使我们的家长有机会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家长不仅成为活动的参与者,而且还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主人翁意识得以唤发,真正转变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和教师的良师益友。
  
  九、效果检查
  
  要因分析后,于2010年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善后的效果检查:
  


  目标完成情况效果检查:
  




  家园如同一车两轮,只有同向运转,合力前进,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实践证明,家园共育需要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让家长成为园本课程构建、实施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才能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完成园本课程建设,实现幼儿园活动的目的。所以,家长工作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家园共育。家长在多样化的互动模式下才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家园共育才会与时俱进,才能真正促进幼儿健康活泼的成长,我们的家园共育才会更有效率,更有价值,更有生机。
  
  十、巩固措施
  
  1、继续带幼儿去各种社会场所进行实践活动,增强其适应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会更好的传递班级作业或者家园合作信息。并且利用音像设备带幼儿走向世界,开阔眼界。
  
  2、定期的家长开放活动。根据作息时间,家长全程跟孩子一起活动、游戏,给家长提供了全方位了解孩子集体生活的表现,便于家长有的放矢进行个体家庭教育。同时,也给家长提供条件了解幼儿园的教师素质、设施条件等,便于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
  
  3、召开家长委员会议。我园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上园长首先向家长介绍本园开展的各项活动,然后在幼儿园管理方面听取家长的不同意见。家长委员会为幼儿园更加清楚家长的需求搭建了平台,为提高家园共育质量奠定了基础。
  
  4、家长交流会。我园各班教师根据家长的需求,不定期的召开小规模的家长交流会,为家长间、家长与教师间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大家可以交流幼儿的在园、在家的情况,交流各自的育儿经验,交流各自教育孩子时存在的困惑等。小小的交流会拉近了家长、教师、幼儿间的距离,解决了很多家长、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受到了家长的欢迎,促进家园共育。
  
  十一、遗留问题
  
  1、父母上班忙,孩子多半由老人来带。老人对孩子有溺爱现象,配合班级工作有难度,阻碍幼儿在集体中的发展,影响一些班级活动的开展。
  
  2、因为家园共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每届幼儿家长结构情况是不同的,需要教师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有针对性的去做家园共育工作。
  
  十二、下步目标
  
  1、转变部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忽视态度,让我园的幼儿在人生重要的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激发幼儿对各种学习的兴趣,为今后人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形成园内特色。
 

  (山东省济宁微山县运河监狱幼儿园 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