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8-24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次
幼儿园班级管理是指由班级中的保教人员通过制定计划、实行计划、总结评价等过程协调班集体内的人、财、物,以达到高效率实现保育和教育目的的综合性活动。
一 班级管理的内容
(一)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制定班级保教工作目标和计划
1 班级计划包括学期保教工作计划、逐月工作计划和周工作计划
2 制定计划的依据:园务工作计划、幼儿发展水平、本班保教人员情况
3 制定计划的步骤:
(1)班级情况分析:幼儿发展水平、保教人员情况
(2)确定保教工作目标:包含班级各项工作,如:日常管理、教育教学、保育工作、环境创设、卫生保健、安全管理、家长工作等
(3)根据目标制定措施
(4) 逐月工作安排
(二) 保教结合,全面安排幼儿的生活、游戏和教育活动
贯彻保教并重、整体安排的原则,教师和保育员工作要协调配合。
常规是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及幼儿发展本身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全面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将红缨显型、潜型、微型这三大课型有效应用于一日生活中,做到动静交替、室内外交替、集体活动和个别活动交替。
1常规培养的含义
(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顺序的规定
(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的规定
(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
2 常规培养的作用
(1)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
(2)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
(3)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
3 一日常规的内容
晨间及离园活动;生活活动;户外体育活动及自由活动;教育活动。
4 班级常规管理的技巧
(1)对要求幼儿遵守的每个常规进行清晰的示范讲解,通过幼儿儿歌、图片等引发幼儿兴趣。
(2)师幼共同制定班级规则(采用议论法入手;情景表演引发问题;运用电教手段来展示问题)让幼儿知道为什么和怎样遵守规则。
(3)注意衔接时间的安排(利用潜型与微型课程,让每个衔接点都有老师的引导;让孩子学习等待,会轮流地做事;组织已集中的幼儿进行活动,减少消极等待)
(4)及时鼓励、表扬
(5)灵活运用多种组织形式
(三)面向全体,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创设良好的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
每个幼儿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们有自主性、独立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教师应该从多角度地去观察、了解、评价每一位幼儿,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和材料。
1 教师的榜样作用
(1)严格遵守幼儿园与班级常规
(2)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言行举止堪为幼儿表率
(3)教师的形象对于幼儿有很重要的影响,幼儿只有信任你,才会听你的
2 良好的环境创设
(1 )活动室要保持整洁、安全、有序
(2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需要,创设相应的活动区,提供适合幼儿操作的材料
(3 )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让墙壁、标志与符号(指示行走路线的标志;指示规则的标志)说话
(四)做好班级的卫生、安全工作
班级物品管理的小诀窍
1 建立班级物品清单,作为交接、检查的依据
2 班级物品摆放的位置与高度要恰到好处
3 按物品需要使用的先后顺序分类放好
4 每天设立固定的收拾课室的时间
5 上课用完的教具,课后要马上归位
6 善用值日生
(五)与家长联系配合,共同一致教育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教育必须家园同步。
1 家长工作管理
(1 )做好四大服务,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
*尊重理解
*地位平等
*因人而宜
*保持适当距离,利于工作开展
(2)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家长工作
*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内容、方法
*开展家园合作活动,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形式包括:
活动类:家长讲座、半日开放、运动会、成果汇报等各种形式;(班级应积极配合完成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
口头沟通类:面谈、电话沟通、家访等。
面谈:利用日常来离园时间,根据幼儿的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家长进行面谈。
电话沟通:对本班缺勤幼儿、新生适应期、生病、意外事故等情况要进行电话沟通。
家访:新生入园前要进行家访;在学期中,可根据班级幼儿情况进行家访,特别是当出现安全事故、家 长抱怨等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家访,尽量化解危机。每次家访要认真填写《家访记录表》。
书面沟通类:《家长作业》、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手册、留言条等。
《家长作业》:教师、家长、幼儿共同完成。
家园联系栏:内容丰富、充实,实际,真实、可操作、形式力求多样性与双向性,且常换常新。
家园联系手册:教师将幼儿在园的表现填写到手册中,每月发放给家长,引导家长阅读后给予反馈。
留言条:幼儿园统一留言条的书写格式,班级教师填写给家长,并鼓励家长用留言条的形式沟通。
其他:短信、网络、通知等。
(3)掌握沟通技巧,与家长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
当家长有抱怨时,有效的沟通技巧可起到缓解矛盾的作用。
*认真倾听家长的讲述,平复家长的情绪。
*不打岔,耐心听对方的叙述,适当作出回应。切忌使用的措辞:“我们不会……我们从没……我们不可能……你弄错了……以前从来没有……你应该……这是我们的规定……我不知道……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我们不负责……绝对不可能。”
*适当做记录,让家长感受到被重视。
*与家长沟通时解决问题远比争论谁对谁错更重要。属于自己工作中的失误,要真诚地向家长道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家长承诺解决问题的时间,及时向上级反映争取尽快解决。
二 班级管理的原则: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是对班级管理必须遵守的普遍性行为准则,这一原则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的体现在幼儿园管理当中。
(一)主体性原则:
第一 教师作为管理者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第二 幼儿作为学习者具有主体地位
注意:
1. 明确教师对班级管理的职责和权利,教师要不断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地开拓班级管理的新举措,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愿望和要求,调动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 对班级各种要素的把握、合理调配并予以驾驭和协调,是进行班级管理的必要前提;这些要素不仅包括了每一个幼儿,也囊括了家长、环境设施等一切可以为教学和管理服务的资源。
3. 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与被管理者——幼儿之间的关系,在管理幼儿时既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又要保证幼儿学习自主权。
(二)整体性原则:
班级管理经常出现抓两头,忘中间的现象,过分地偏爱优秀的幼儿,或者一味地关注问题小朋友,而忽视默默无闻的孩子,这是违背整体性的要求的,教师应该把目光放到班级中的每个幼儿身上,根据每名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管理。
注意:
1 面向全体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2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 参与性原则:
指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不以管理者身份高高在上,而是要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民主、平等地对待幼儿,与幼儿共同开展有益的活动。
注意:
1. 教师参与活动中时指导和管理要适度
2. 教师参与活动应注意角色的不断变换,以适应幼儿活动的需要
3. 在某种场合,教师参与活动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取得幼儿的许可
(四)高效性原则:
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使幼儿获得更多,更全面,更好的发展。
1. 班级管理目标的确定要合理,计划的制定要科学
2. 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要严格和灵活。
3. 班级管理方法要适宜,管理过程中重视检查反馈
三 班级管理的方法
(一)规则引导法:
用规则引导幼儿行为,使其与集体活动的方向和要求保持一致的管理方法,是对班级幼儿最直接和最常用的管理方法。其中规则是指幼儿与幼儿、幼儿与保教人员、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的关系准则。
要求:
1. 内容简单易行
2. 给幼儿提供机会
3. 坚持规则的适宜性:幼儿本身理解能力和各方面能力发展不完全,教师在提出规则时,要符合幼儿的理解水平,一旦超过这个水平,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 保持规则的一贯性:规则要一致,不能朝令夕改,使幼儿无所适从。
(二)情感沟通法:
通过激发和利用师生间、幼儿间及幼儿对环境的情感,以引发或影响幼儿行为的方法。它的基础是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爱。情感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前提。有了情感的共鸣,交流起来往往事半功倍。培养幼儿良好的移情能力,能够让幼儿更好地去理解他人的做法,从而避免很多的矛盾。
要求:
1. 多观察幼儿情感表现
2. 常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
3. 保持和蔼可亲的个人形象
(三) 互动指导法:
幼儿园教师、同伴、环境等相互作用的方法。
要求:互动指导要适当、适时、适度
适当性是指对幼儿进行指导的方法,要采取合适幼儿的方法。
适时性是指对幼儿进行指导的时机,要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导,当幼儿需要探索的时候则让其自主地去探索。
适度性是指对幼儿指导尺度的把握,很多老师生怕幼儿学不会,对各方面的指导都很到位,抹杀了幼儿的探索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四) 榜样激励法:
引导幼儿学习榜样以规范自身行为,从而达成管理目的的方法。
注意:
1. 榜样的选择要健康形象具体
2. 集体中榜样的树立要公正有权威性
3. 及时对幼儿表现的榜样行为作出反应
(五) 目标指引法:
教师以行为结果作为目标引导幼儿的行为方向,规范幼儿行为方式的一种管理方法。从预期行为的结果出发,引导幼儿自觉识别行为正误是目标指引法的基本特点,提出让幼儿可达到的目标,让幼儿用具体的行为去达到要求。
注意:
1. 目标明确,可行性强有吸引力
2. 目标与行为的联系要清晰可见
3. 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结合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博大精深,以上方法是对班级管理经验的一个总结与归纳。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讲解的方便和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希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提炼、总结,把班级管理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