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8-23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次
一 幼儿园的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一)保教好幼儿
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
(1)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幼儿教育的方针。
(2)坚持依法办园。目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些幼儿园的办园思想出现了偏差,有的在教育内容上听任家长不科学的要求,不断地将小学的教学任务强加给幼儿;有的从盈利的角度出发,以牺牲幼儿健康成长为代价,将幼儿的饮食、生活及学习所需,降到最低限度。
(3)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幼儿园必须从幼儿的一生发展着眼,从有利于幼儿终身受用的品质培养着手,来开展保教工作。
2 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1)面向全体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面向全体的教育,指受教育对象在教育机会上均等,在发展机会上均等,在不同能力上得到的等价认同。
(2)全面发展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从本质上讲幼儿园教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必须是扎实的、全方位的,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二)服务好家长
1 教育好幼儿即服务好家长。家长的最大心愿是在保障孩子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接受良好的教育,获得快乐的童年。
2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服务。
二 幼儿园实施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实施,是将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实施目标管理的程序:
(一)确立幼儿园的总目标,明确幼儿园管理的基本方向和宗旨,制定三年规划。
(二)目标层层分解,建立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一致的目标体系。
三 如何进行幼儿园管理
四 幼儿园的管理的原则
幼儿园管理的原则是指为实现幼儿园的工作目标,正确处理管理过程中各种关系或出现问题问题的基本行动准则。
(一) 办园方向的正确性原则
(二) 保教并重的整体性原则
(三) 园长管理的民主性原则
(四) 办园追求的效益性原则
五 幼儿园管理过程的实施步骤
(一) 管理活动总是按“计划——实行——检查——总结”这样的顺序的推进。
1.组织计划的制订
(1)制订计划的依据 计划是设计和安排未来的行为。制定计划首先要选择和确定目标、规定任务,要在对环境条件等基本情况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资源,进而制定出具体实施措施或行动方案。
幼儿园工作计划的制订,通常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来自上级的
二是来自本园的
三是来自理论的
有效的园计划应体现出:方向正确,切实可行;全面完整,重点突出;分工落实,留有余地;要求明确,便于检查。
(2)计划的内容和格式 计划的内容和格式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园基本情况分析;
●本阶段总的工作任务;
●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工作日常安排或逐月重大工作项目安排。
幼儿园运用较多的园务计划有较长期的3—5年发展规划,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每月工作计划等。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这样几方面(写法各有不同,主要应依据自己本园实际)确定工作任务,写出有明确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幼儿园工作计划来见表3.1、表3.2。
(3)制定工作计划的意义 计划既是重要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工作的内容,作为管理的一种基本方法,计划又是管理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管理活动的起始环节。
2. 组织计划的实行
实行阶段的工作内容是由计划规定的,计划中写的就是实行阶段要做的,计划确立的任务目标,通过是形成为工作成果。在实行阶段,管理者要着重抓好组织协调、指导、激励与教育等工作。
(1) 组织协调 实行阶段的组织职能主要是依据计划提出的任务要求,将人力、物力及财力进行合理分配和妥善安排。
(2) 指导、激励和教育 园领导者、管理者在实行阶段应对各类人员的工作给予指导,发挥指挥者的作用,是组织的各类人员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3) 实行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实行或执行计划的严肃性。计划已经制定并公布于众,就必须坚决执行,防止形式化,为制定计划或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制定计划。
●考虑计划的科学安排,加强时间观念。
●注意发挥各级组织的职能作用。
3.组织计划的检查
(1)检查在管理过程中的意义。
(2)依实际需要采取多种检查方式,多方面了解情况掌握全局。
(3)有效检查的基本要求 检查是计划执行的保证措施。幼儿园管理者要组织好检查活动,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发挥检查作为管理手段的作用,就要注意以下问题:
●检查要以目标为依据,以计划规定的要求为标准和尺度,有目的、有计划、步骤地进行。通过对计划过程的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工作的目标,改进工作方法。
●检查要实事求是,注意获取足够信息,要在记录和积累资料的基础上,对检查结果微分析。应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今后改进工作的建议。
●检查既要注重工作结果,又要注重工作过程,将二者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分析。只检查工作结果,定其高低,并不能了解其原因,因而还需检查工作过程,及时分析问题。检查必须与指导相结合,以便推动工作顺利进行。
常用的指导方式一般由三种:
一是 面向全员的指导性报告:检查中对一些带有普遍性、共同性的问题,可以召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对问题做出分析,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指导性意见;
二是 树立榜样,总结推广经验:例如,某园在检查保育员工作时,发现一位中年保育员不仅对幼儿的生活护理和卫生工作做得很好,而且注意在日常生活的细微环节中,渗透教育要求,将保教很好融合。于是组织全园保育员观摩这位保育员组织幼儿午餐过程,通过观摩,明确工作要求,学习保教结合正确的指导生活活动的方法;
三是 因人而异具体指导:管理者针对每个职工的工作状况和实际问题,给予具体个别指导。
应明确,检查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管理手段,其目的在于指导促进工作。通过检查,定出切实措施,帮助被检查者改进工作,以助于任务目标的实现。
4.组织计划的总结
(1)总结的意义
(2)总结的类型
(3)总结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①总结是对园工作的评价过程应注意以目标、计划为依据,对找工作结果,判定工作成绩与教训。总结要以检查阶段的工作为基础,注意掌握充足的事实材料和数据,积累典型事例。总结的内容应全面,要对管理工作的全貌有较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明了工作成绩、问题及原因。
②总结要有群众参加,要具有教育激励作用。
③总结要注意探索规律,总结不是流水账,单纯罗列现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总结应能为下一阶段工作提供依据并指出方向。管理者应将总结工作作为探索规律和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过程。要能将总结中发现的问题或不足作为下一管理周期确定目标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要注意将实践证实的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充实完善到常规管理工作之中,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5.组织计划的完善
分析管理过程的各个基本环节,认识管理过程的特点及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使管理过程顺利运行,使管理活动有效并趋向最佳状态。在管理过程中,计划、实行、检查、总结等基本环节是相互联系并贯穿于各项管理活动,他们之间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整体性 在管理活动中,从计划的制定开始经过实行、检查直至总结,是管理工作必然的逻辑发展过程。
(2)递进性 管理活动总是按“计划——实行——检查——总结”这样的顺序推进,完成一个周期,而后继续开始下一个周期的活动,如此不断地实现这四个基本环节的运转
(3)反馈性 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既有递进关系又有交叉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渗透的,相互推动促进的。
(4)目的性 管理活动的运动不是盲目、随意的,而是以实现预定目标为中心进行的,是按固有的程序运转的。
幼儿园保教工作管理
一、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低位
(一)保教工作是幼儿园双重任务的核心工作
幼儿园保教工作是落实幼儿园任务的重要载体。
为幼儿发展服务与家长服务,两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幼儿园工作的双重任务,决定了为幼儿服务与为家长服务不能顾此失彼。
(二)保教工作是全园工作的中心工作
幼儿园以保教工作为中心,这是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同时也反映了幼儿园管理的特点和规律。
保教工作的中心地位,体现在幼儿园全部工作过程中。从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来看,教育幼儿与是本质特点和中心任务,其他各项工作都是为保教工作服务;从教育目标来看,保证保教质量是培养人的关键,也是保证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从时间维度看,保教工作贯穿幼儿园一日工作的始终,每个环节都渗透着保教工作;从工作内容看,幼儿园全部工作都以保教结合为出发点,以幼儿全面发展为目的;从管理角度来看,幼儿园强调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教育研究重视保教工作,班级管理也离不开保教工作;从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来看,每个人肩负的任务中,保教工作所占的比例最大。
保教工作的质量体现着办园水平,是幼儿园全部工作的中心,它决定这幼儿园各项工作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围绕该中心开展工作,是办好幼儿园的关键。
(三)幼儿园保育与教育工作的辩证关系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保教结合”,这是由学龄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本质所决定的,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
保教结合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现起着保障和促进作用。在实践环节上,要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二者并举,有机结合,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和全部教育过程中,从而构成幼儿园工作的整体。
1. 幼儿身心发展是一个整体
幼儿教育是协调多种教育资源,发挥多方面教育影响的系统工程,同时幼儿的生活具有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的价值。把幼儿的发展视为一个整体,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的。
2. 保教内容相互包含,保中有教,教中有保
“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它决定了幼儿园保教工作中包含着教育性因素。
另一方面,幼儿园教育中有着保育的内容,特别是将教育因素渗透到健康领域,对幼儿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园保教常规工作管理的内容与实施
(一)幼儿园班级保教工作的内容
班级保教工作涉及保教幼儿的一切教育活动及对这些活动的组织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保教结合,全面安排幼儿的生活和活动;
●在观察了解幼儿基础上制定保教工作目标和计划,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
●创造良好的、创造良好的、有利于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
●做好班级的卫生、安全工作;
●与家长联系配合,共同一致教育幼儿、促使幼儿发展。
(二)幼儿园保教常规工作管理的内容
1. 正确制定幼儿园保教常规工作管理制度
幼儿园保教常规工作的正常运行需要一些管理制度的保障,如保教计划与记录制度、备课制度、保教人员常规工作检查制度、保教人员工作程序要求、保教人员岗位责任制、保教人员考核制度等。
2. 科学决策,制定保教战略目标
管理者在保障幼儿园保教常规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还要深刻学习领会国家幼教法规,掌握最新的幼儿教育及管理理念,分析本园的环境、师资和各种资源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突出本园的特色制定本园的保教战略目标,以保持幼儿园持久的生命力。
3. 合理调配保教管理人员
在很多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的最高指挥者通常是由业务副园长或园长助理来承担的,也有些幼儿园由正园长直接承担。不管怎样,由于保教工作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幼儿园必须设专门的、懂业务、有能力的园级领导统管幼儿园的保教工作。
中大规模幼儿园,在保教管理设有保教主任这样的中层管理人员,直接领导和管理个班级的保教管理工作。也有的较大规模幼儿园分别在小、中、大班各设年级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协调年级保教业务管理工作。班级是保教工作的基层组织,一般由三名保教人员组织,设班长一名,负责组织班级保教管理工作。
在班级保教管理工作中,三名保教人员的合理搭配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要注意三位配班教师合理的年龄结构(如老、中、青结合)、性格结构(如内向沉稳与外向活泼相结合),并使其优势特长互补,从而协调一致地做好班级保教管理工作。
(三)幼儿园班级保教人员的工作要求
1. 班级保教工作人员要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班级保教工作人员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具体实施者。班级保教工作人员要端正教育思想,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增强教育责任意识,努力做好自己保育与教育工作,是自己和自己的各项保教工作都能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2. 班级保教工作人员要具有整体合作意识
首先,班级保教人员是一个工作集体,他们是作为统一的整体对幼儿实施影响,只有保持整体教育方向的一致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班级保教工作人员要具有整体合作意识,共同制定班级保教工作的目标和计划。在教养工作中,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注意对幼儿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共同实现保教任务,提高保教工作质量。
其次,班级保教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还要与幼儿家长密切配合。保教工作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家庭教育知识,要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互相沟通信息,相互学习交流,互相配合一致的教育好幼儿。
最后,要注意通过家长,与幼儿园所在社区联系,取得更广泛的支持与协助,有效地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开展好班级保教工作,这样也有利于家、园、社区一体化教育环境的形成,更好地实现幼儿教育培养目标。
3. 班级保教工作人员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幼儿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但教育情境不同、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内容不同,幼儿的教育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决定了幼儿教育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它要求保教人员要创造性地开展班级保教工作,必须根据当地环境条件、本园本班级实际及班上每个幼儿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四)幼儿园保教常规工作管理的实施
1.保教工作计划的制定
(1)制定保教工作计划的要求
①一日活动科学化。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计划要科学体现一日活动安排,如努力做到动静交替、室内外交替、集体活动和个别活动交替等,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活动中获得健康的发展。
②包教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③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纲要》。
这里说的“环境”。有三层面上的内涵。一是指富有特色的、具有深刻底蕴的园所整体环境,包括园所的布局、绿化、美化及各种合适的户外设施。另一个是指具有年龄特色的班级环境,包括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平面布局和空间布局。还有一个是特指园所和班级的活动区域(包括角色游戏区等)。
除了幼儿园内部环境创设之外,现在幼儿教育界还越来越强调利用园外的家庭、社区、自然的大环境来拓展幼儿学习的空间。
(2)保教工作计划的类型
①制定全园的保教工作计划。
②制定班级的保教工作计划。班级计划包括学期保教工作计划、逐月工作计划和周工作计划。
2.保教工作计划的执行
为确保幼儿园保教工作各个环节的连续性,是每个部门都能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任务,必须对各项工作提出规范的程序要求。
(1)建立保教工作程序的要求
①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②建立保教工作制度。
③科学作息的安排与遵守。
(2)保教人员一日工作的程序
①程序化的工作是提高管理质量的保证。
②程序化的工作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确保了合作的完成。
3.保教计划执行效果的检查与总结
(1)保教计划执行效果的检查。
(2)保教计划执行效果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