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8-23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次
一 什么是教研
幼儿园的教育研究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研究活动。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不仅要研究教育、研究保育,还要研究幼儿,重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二 教研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从教师的实践出发,将教育与研究同步发展。
让一线教师的案例、问题和需要成为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支点,让更多的幼儿教师看得见、听得懂、用得着,从而形成求真务实的教研文化,引导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的稳步提升。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自然观察法、情景测查法、问卷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等。
三 组织形式的类型
课题研究是幼儿园教育研究的基本形式之一,在多种形式的研究中起龙头作用。幼儿园教研课题的来源可以有多种渠道,这里只介绍其中有代表性的两种。
1.各级规划课题
规划课题是由各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在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根据教育科研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研究的教育科研课题。
以北京市为例,幼儿园可以申报的规划课题有三个层次的,一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为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为各区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的级别越高,获得批准的难度也越大。
规划课题的立项有一套严格的程序:首先由教育科学规划办发布《课题指南》,申报者根据《课题指南》选择拟研究的课题,填写申报表及详细的选题论证报告,由规划办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才能正式立项。申报课题也是参加一次竞争,选题和选题论证报告的质量是获得立项的重要条件。
2.园级课题
对于大多数幼儿园来讲:因为园级课题来源于本园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可以将研究过程和幼儿园的工作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随着课题的完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最终转化为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所以会选择园级课题。
园内课题的另一种组织方式是根据教师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立项若干个课题,由教师个人作为课题负责人。因为课题来源于教师自身的需要,因此,可以更好地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每个教师独立承担一定的研究任务,可以更好地锻炼他们的研究能力。 四 选一个称职的教研组长
四 选一个称职的教研组长
教研组是根据一定的保教目标,将园内教师有机组合,融集体与个别、实践与探究于一体的研究组织。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核心人物,应由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能统领团队共同发展的教师担任,如果没有合适人选则由保教主任或者业务园长承担。
五 园级课题的数量
教研的质量并不在于解决问题的数量而在于对要解决问题思考和研究的程度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
园级课题可以一个园确定一个。
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可分解为若干个子课题,以年级组为教研单位,大家根据本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如,将“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作为园级课题,在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分设三个子课题,分别研究不同年龄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发展现状、培养策略以及教育效果等(小班——生活自理;中班——行为习惯,值日生;大班——学习习惯,小幼衔接)。这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管理中的一种共识与趋势。
规模较小的幼儿园则可围绕一个课题进行探索,使对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入。这就要求所确定的课题相对具体,比较适合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共同研讨。
六 确定教研课题
确定教研课题的过程是一个对病情进行诊断、确诊的过程,是“拎”的过程,在众多问题中“拎”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这个问题应实际、具体,符合“最近发展区”原理。“问题即课题”,教研活动应着眼于寻找问题、聚焦问题。课题选得对,教师有兴趣,事半功倍。所以,确定课题很重要。
(一)园领导可在对本园教师前一段保教工作中的整体情况(教师的观念、行为、技能、和发展需要)。
做出比较全面、系统的调查后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梳理、筛选后,找准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教师集体对前一段的教育活动进行反思,找出普遍感到困惑和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或教研组长运用谈话、问卷、测试等方法,了解、分析,找准问题。
七 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1 分析保教工作现状,是制定教研计划的关键,必须在此基础之上进行。
2 对症下药,针对教研课题确定教研工作目标。
(1)在明确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分解和细化,确定工作目标。
(2)目标具体、切合当前实际,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符合“最近发展区”原理。
空而大到小而实的教研目标调整
教研专题:如何创设有利于小班幼儿良好进餐情绪的适宜环境
|
|
教研目标(调整前)
|
教研目标(调整后)
|
根据本学期园务计划,继续实施园本教研课题“绿色环境、和谐心理”,努力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师教研水平。 | 提升教师创设有利于小班幼儿良好进餐情绪的适宜环境的能力,使教师会观察不同环境下幼儿进餐的情绪状态,以及调整相应指导行为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