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借《纲要》精神之春风,获素质教育之硕果

时间:2009-02-18   来源:   作者:   点击: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它是继《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实施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的颁布实施无疑已成为我们幼教工作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将引航和推进幼儿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促进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重新修正、规范和提升自身的幼教观念,并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蕴藏着什么样的教育观、儿童观,对幼儿课程、环境创设有哪些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怎样贯彻实施新《纲要》精神呢?通过近年来与《纲要》的“亲密接触”,我浅显地摸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现奉献给同行共享。

    一、 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孩子。

   《纲要》中反复出现了两个字——“尊重”,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与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

   “以人为本、尊重孩子”的教育理念尽管人人皆知,但真正实施起来相当难。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不自觉地成为了家庭关注的核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在家中享有与成人平等的权利。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么一味地迁就满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的骄横性格;要么轻易就否定了孩子的要求,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使孩子学会从小看成人脸色行事,唯唯诺诺,毫无主见;再则有些由老年人带大的孩子,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偏爱、包办代替,唯恐孩子吃亏等思想和做法,造成了孩子的基本自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适应环境能力、与人交往等能力逐渐退化,成为智商较高、情商偏低的人。教育的差异、观念的不同使儿童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常处于矛盾状态,这种现象无疑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和难度。针对这一状况,我园采取一方面以《纲要》精神为准绳,以“以人为本尊重幼儿、以德育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宗旨,内练素质、外塑形象,通过政治思想学习、岗位练兵等活动不断深入挖掘纲要精神内涵,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全面提高专业素质、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面向全体幼儿;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家园共育力度,充分利用家长这一坚实牢固的传媒和宣传渠道,搭建牢固的家园共育桥梁,开展有益的家长工作:如:办好每一期家长宣传栏内容,丰富家长的育儿经验;组织有趣的家长半日观摩活动和亲子游戏活动;认真细致、有针对性地书写每一位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游戏等情况;倡导蹲下来和孩子对话,注重培养孩子自强、自信、自立的能力,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家长建立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构建和谐共育的教育氛围,使家长们对我们这个平凡中透着伟大的职业更加了解和支持,从而更加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配合我们的工作。在亲子活动中,为了使家长们在短短的半天时间内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所有情况了解得更加全面,教师们从孩子的角度和兴趣出发,绞尽脑汁地设计出了形式多样、别出心裁的主题活动。她们不厌其烦地把家、医院、饺子馆、水果沙拉店等搬到了课堂中,使教室成了一个温馨的社会大家庭。请来了医院的医生阿姨——同时也是幼儿园的家长志愿者为大家讲述禽流感的危害和流行性感冒的预防;请来了爷爷奶奶扮做饺子馆的厨师教孩子们怎样擀饺子皮儿、包饺子馅;请来了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戴上动物头饰做游戏、共同制作美味的水果沙拉等等。孩子们在和家长、老师的互动中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你看!她们的神情是多么专注,品尝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制作的水果沙拉又是多么有滋有味啊!成就感和自豪感也在不知不觉中油然而生。

    1、注重常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有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当记者采访他,哪一阶段的成长对他影响最大,哪一些知识在他人生中最有价值时,他说:“幼儿园的老师对我影响最大,因为她教会我的是最终身受益的知识和品质,例如怎样洗手,例如要团结友善,都使我一生享用。”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重要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坚实基础。在情商培养重于智商的现代教育过程中,我园教师从细节入手,针对性地设计出各类活动以培养幼儿的多方面能力。如:每周一早晨做为我园的升旗日,吃完早饭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气宇轩昂地站在旗台前,等待着庄严有益的升旗仪式,我们意在通过这样的活动开展对幼儿适时地进行爱祖国、爱国旗等传统美德教育,从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洒爱的种子。大家知道,2004年底,当得知印度洋发生海啸灾难后,我园开展了献爱心活动,为了让孩子们知道灾难无情人有情,为了能让灾区的小朋友早日回到自己的幼儿园,鼓励小朋友省下一瓶酸奶、少买一件玩具,节余的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那天,当孩子们稚嫩的小手把硬币或纸币在捐款箱前掂着脚尖投入时,所有的与会人员和信阳市红十字学会的同志们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心潮澎湃。本次活动得到了家长全力的支持和有关组织的高度评价,同时我园也获得了由红十字协会颁发的“爱心单位”光荣称号。

    2、注重幼儿自身体验,感受构建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纲要》非常强调体验,让幼儿在自身的体验中感受到积累知识、构建知识的过程。例如:我园青年教师叶丹在整合活动《走路》中是这样设计和实施的:给孩子一段音乐,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随心所欲地模仿各种小动物走路的动作,然后提供给孩子一段棉绳,一张宣纸,一套颜料,请孩子们听着音乐在画纸上用棉绳蘸上自己想要的颜色点画或描绘出自己所感受到的小动物不同的走路节奏。孩子们在听音乐的同时,小手不停地在纸上画着,有的孩子画出了断断续续的波浪纹,有的画出错落有致的线条,有的点上一个又一个的圆点,他们一边动手操作,嘴里还不停兴奋地交流着:“这是小兔一蹦一跳地出来找胡萝卜了!小鸭子游水时发现了小鱼,一会儿钻进水里、一会儿又从水中伸出脑袋了!小乌龟走路时慢腾腾的,走一会儿歇一会儿,伸伸脑袋看看外面的草儿,闻闻花儿的香味……啊啊,小鹿又跑出来了,真可爱!你的不对,这音乐慢慢的应该是小蜗牛,你怎么画成小鱼了?”孩子们操作的兴奋劲儿甭提了。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不仅要允许幼儿自已选择,自己探索,自己体验,给幼儿出错的权力,让幼儿通过尝试错误,建构知识获得经验和发展,同时还要懂得给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3、注重幼儿情感和兴趣的培养
          
   《纲要》指出:把孩子的兴趣和情感放在首位,应注意到孩子的心理特点。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只是孩子的爱护者、知识的传授者,习惯于注重把知识内容灌注给幼儿,而忽视幼儿的兴趣。《纲要》的教育理念倡导的是“快乐学习”的方法,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作为一个独立的有主见有思想有情感的完整个体,幼儿渴望平等、被爱、尊重、自由自在、有自信心和自尊心、喜欢游戏,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幼儿教育必须尊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研究幼儿学习的特点,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儿童的心理思考世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解决问题。例如: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多姿多彩的夏天,我园各种花草竞相开放,争妍斗艳,树木郁郁葱葱,果实累累,引来了各种昆虫飞来舞去,“安家落户”,这着实为幼儿观察探索提供了天然广泛的好时机。孩子们在大自然赋予的资源中流连忘返、兴致盎然,他们耐心仔细地观察着树木花草的根、茎、叶、果,寻找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有时会因为找到一只受伤的小蜜蜂而惋惜不止,有时会因为发现一种不知名的小虫子而兴奋不已。他们把问题和发现带回教室和老师同伴分享,再通过实际操作动植物身体各部分嵌板、查找有关资料、带来加工制作收集到的标本等活动,识别动植物的名称、特征、习性等并进行分类比较。他们油然而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探究的欲望,获得了经验的满足和成功。
           
    我园大班教师黄军红根据季节变化随机设计了一个制作风筝的活动,提供给孩子各种材质、颜色的纸张、胶带、胶棒、木棍、线绳、塑料袋(最后经过孩子们的实验研究改成了一次性垃圾袋)等,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材料和制作方法。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兴趣高涨,充分发挥出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不断尝试失败、总结经验、探讨风筝的构造、制作方法等,最终使一个个垃圾袋改头换面、披红挂绿,轻盈地飞上了天空。孩子通过这一系列主动学习的过程,逐步形成的概念与经验往往记忆更深刻。
       
    4、注重幼儿学习生活环境的营造

   《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孩子生活的周围,各种环境无时不在自发地广泛地影响着他们。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积极创设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把握、利用蕴藏在环境中的教育资源。例如:根据一日常规生活的内容和要求,为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建立规则,教师将复杂的内容编成易于孩子理解、朗朗上口、便于说唱的小儿歌、图片等展示在教室内外,随时提醒孩子自觉遵守;另一方面,老师作为环境的一部分,真正把自己和孩子融入一起,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和精神环境。

    以前,我们对环境的要求是卫生、安全、方便, 主墙饰大多是教师在开学前布置好的,每当新学期来临,教师们总要苦思冥想出各种主题和内容来布置墙面,希望给孩子们一个惊喜。但常常是老师们的一番苦心只换来孩子们短暂的关注,而现在我们对环境的要求提升为富于变化,有助于幼儿探索,方便于幼儿操作,达到墙饰与孩子对话的教育效果。
  
    在活动区的创设上,各班教师集思广益,富有创造性地创设了不同的活动区域,例如:“小小电视台”、“QQ超市”、“我们的作品”、“健身房”、 “我爱家乡信阳”等等,把自然和社会浓缩进幼儿园。在墙裙的装饰上,我们主要是根据季节特征和课程安排,一月设计一个主题,再利用墙饰配合主题,使活动区、墙饰、课程融为一体,环境为主题而创设,而主题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更具体地开展, 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其中,使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二、授人以渔,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在当今的“学习化”社会里,“学会学习”已成为实现终身教育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必须承担起为培养幼儿“学会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重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告诉了幼儿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么他们将学会无数知识,整个世界都将属于他们。在一次有关“沉浮”的科学实践活动中,一名大班的孩子用一大块橡皮泥做着试验,他一次次地减少着橡皮泥的体积,不管他把泥捏得再小,泥依然沉入水中,这位孩子情绪已有些沮丧,他想不出什么办法能使泥浮起来,在即将失去继续尝试兴趣的他正准备放弃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出现在他身边,并不告诉他要怎样做,只是安静地折一只小帆船放进水中,聪明的孩子马上联想到将橡皮泥捏成船的形状,再度放入水中,泥浮在了水面 !由此他又引申出将泥捏成空心的圆形,继续一遍遍地尝试着,不停地爆发出兴奋自信的笑声。教师的适时引导使孩子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更为可贵的是保护了孩子探究的欲望,培养和形成了孩子不懈努力的良好品质。

    三、诠释教师角色,使教师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以往我们习惯于用指挥和教导的方式来指导幼儿学习,这种教育作用于幼儿后,会使幼儿降低自我评价,进而降低自我价值感,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关怀、接纳、鼓励他大胆探索与表达”。现代教育新理念要求我们改变对幼儿的看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要充分相信幼儿的能力,在幼儿的探索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学会等待、分享、宽容、选择、合作、创新,还要成为一位敏锐的观察者,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接纳幼儿特有的感受方式、表现方式,把握他们的活动线索,并顺应幼儿的活动流程和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整,课程主题随着孩子走,使幼儿的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在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中,教师为了和幼儿进行有意的互动,有时需要成为一个富有童心,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游戏的大孩子。教师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明白了自己扮演的角色,这样,各类的教育教学活动才会更加鲜活。这时,我们的教师应该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教育者。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园在总结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本学期试行把教师们机械备课的环节有机地转化为灵活多变的教研活动,提倡教师加强教育反思能力和随机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优势,调动起教研组长的工作积极性,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研讨活动,给予教师们充分的制作教具、安排计划、设计教案、资源共享的时间,正确行使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决策等职能。这样,教师们才能真正从书写中“松绑”,利用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研讨和学习。我们认为,教育工作者只有经过不断的教育研究和历练,反复琢磨推敲、集思广益,才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总结出有益于教育发展的工作经验,在“温故而知新”的教育氛围中不断成长成熟起来。这时,我们的教师应该是一位脚踏实地的研究者。

    我园的一位青年教师在教育笔记中这样写道:在这片幼儿教育的沃土里,我已经快乐耕耘了七年。曾经有人问我:你后悔选择这个职业吗?我坚定地说:不后悔!我会一如既往地忠诚于我所热爱的事业!这时,我们的教师是一位真正感情丰富的思想者。

    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养成一个好习惯,用心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把一件细小的事做好,把自己的岗位作为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发挥能力的载体,把创设课程的过程作为挖掘自我潜能的过程,那么我们从事的幼儿教育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返回顶部